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学院要闻

木里煤田生态“黑洞”复“绿”了——高寒矿区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研究进展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无休止探矿采矿、“掠夺性”放牧、旅游开发项目未批先建、小水电项目陆续上马等行为,让脆弱的祁连山生态不堪重负,一些局部破坏已不可逆转,背后暗藏着巨大生态“黑洞”;随着气候变暖,雪线上升、冰川加速融化,下游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危机已迫在眉睫。位于祁连山脉的木里煤田也不例外,露天煤矿的开采已经在局部破坏了连接山上的冰川和高原的高寒草甸,切断了雨水和冰川融水流入河流的通道。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木里煤田生态“黑洞”作出“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重要批示。青海省人民政府也于2014年8月制定出《进一步加大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治理工作方案》,责令企业停产整顿,要求切实加快对已开采地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尽快复绿。

2015年7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高寒矿区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SF-117)》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由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和青海圣雄矿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总投资2260万元(其中:资助200万元,自筹2060万元),项目实施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

该项目在矿区通过渣山坡体稳定和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基质处理、草种筛选、栽培技术、混播筛选、喷播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集成试验示范研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科技攻坚战,取得了突破性的阶段成果。研究发现矿区渣山表层基质氮、磷养分严重缺乏和渣山表层基质温度较低是限制植被恢复的两个关键性因子;成功筛选出木里煤田江仓矿区煤矸石渣山不覆土种植多年生禾草,引种长寿命密丛型植物疏花针茅、嵩草和灌丛植物金露梅成活率达到60%,示范推广面积1961亩,植被盖度平均达到70%以上;并核算出渣山覆土恢复植被成本显著高于不覆土处理近4倍。同时研究发现,由于木里煤田矿区所用草种均为禾本科植物,属于短寿命植物,缺乏密丛型长寿命植物,不利于渣山植被的自然演替和高寒草甸的恢复,渣山种植草种种子难以形成,种子成熟率仅为5%左右,种植草种面临退化。为加快植被恢复演替进程,增加植被多样性,项目组下一步重点工作采集原生植物种子,开展野生草种种植试验;并对项目示范区进行监控,针对植被恢复较差地区进行补播处理。

该项目前期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为整个木里煤田矿区渣山植被恢复的进程与技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得到了省政府、省委领导以及相关技术督导部门实地视查的认可和好评,“黑洞”变绿地前景乐观。

省领导视察渣山植被恢复情况

省科技厅领导视察渣山植被恢复情况